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人气指数:0 页面更新时间:2022-07-18 05:46
网站介绍

政府会议,交通出行,信息公开制度,自治区要闻。行政区划。

伊犁州政府门户网站——塞外江南。

行政区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副省级自治州,截至2014年,伊犁州管辖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直辖3个县级市、7个县、1个自治县:伊宁市、奎屯市、霍尔果斯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直辖区域共有13个街道、19个镇、78个乡,160个社区、656个村民委员会。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七、八、九、十师5个师60个团场和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阿山林业局等单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驻伊宁市斯大林街60号。

序号行政区人口 (2003 est.)面积 (km2)人口密度(/km2)
—自治州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1伊宁市430,000629684
2奎屯市300,0001,171256
3霍尔果斯市850001908.5541
4伊宁县360,0004,48680
5霍城县360,0005,46666
6巩留县160,0004,12439
7新源县300,0007,58340
8昭苏县160,00010,46515
9特克斯县160,0008,08020
10尼勒克县160,00010,13016
11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0004,48938
—塔城地区—
11塔城市160,0004,00740
12乌苏市210,00014,39415
13额敏县200,0009,14722
14沙湾县200,00012,46016
15托里县90,00019,9925
16裕民县50,0006,1078
17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50,00028,7842
—阿勒泰地区—
18阿勒泰市230,00010,85221
19布尔津县70,00010,3697
20富蕴县90,00032,3273
21福海县70,00033,3192
22哈巴河县80,0008,18610
23青河县60,00015,7904
24吉木乃县40,0007,1456

社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教育事业

2013年伊犁高等教育招生14478人,在校生38895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9965人,毕业生9651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9323人,在校生23365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5943人,毕业生6595人。州直高等教育招生9531人,在校生29393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3737人,毕业生5613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777人,在校生14919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9256人,毕业生3785人。

伊犁普通高中招生3.19万人,在校生9.11万人,毕业生2.9万人;普通初中招生5.11万人,在校生14.94万人,毕业生5.0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28万人,在校生33.87万人,毕业生5.25万人;幼儿园招生8.02万人,在园幼儿14.06万人。州直普通高中招生1.91万人,在校生5.3万人,毕业生1.62万人;普通初中招生3.28万人,在校生9.66万人,毕业生3.2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21万人,在校生22.21万人,毕业生3.33万人;幼儿园招生5.27万人,在园幼儿8.92万人。

文化事业

2013年末伊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9个,文化馆27个,乡镇文化站276个,公共图书馆27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43万册,档案馆27个,开放档案70550卷。州直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1个,乡镇文化站127个,公共图书馆1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91万册,档案馆11个,开放档案52097卷。

2013年伊犁共有广播电台(地市级台)1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68座,广播人口复盖率94.32%;电视台(地市级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282座,电视人口复盖率93.94%。州直共有广播电台(地市级台)1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8座,广播人口复盖率92.78%;电视台(地市级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97座,电视人口复盖率94.18%。

医疗事业

2013年末伊犁拥有卫生机构333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9399张;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州直拥有卫生机构1567个;床位数12331张;卫生技术人员1.3万人。

体育事业

2013年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2013年伊犁体育健儿参加自治区运动会获金牌88枚,银牌99枚,铜牌93枚。州直体育健儿参加自治区运动会获金牌45枚,银牌44枚,铜牌47枚。

社会保障

2013年伊犁有47.04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3.7%,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17.19万人,增长4.6%;有86.44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增长0.7%;有52.53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增长3.6%;有27.45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增长4.3%;有31.38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增长4.7%;有32.67万人参加了生育保险,增长3.9%。州直有25.95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4%,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8.7万人,增长4.6%;有53.5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增长0.8%;有27.78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增长4.5%;有15.4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增长4.9%;有16.26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增长4.1%;有18万人参加了生育保险,增长3.9%。

2013年伊犁有各种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983个。城乡居民得到*生活保障救济人数43.3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6万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6个,床位6710张,收养人数4640人。销售社会福利*7.2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55亿元。州直有各种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211个。城乡居民得到*生活保障救济人数23.5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0.74万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7个,床位3740张,收养人数2585人。销售社会福利*4.16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46亿元。

交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公路

伊犁的对外交通主要是公路,来此旅游一般先到乌鲁木齐再来伊宁市,以伊宁以中心乘长途汽车到各旅游点,或者乘长短途旅游巴士到目的地。乌伊公路连接伊宁和石河子以及乌鲁木齐,往南有公路可达库尔勒和库车,从伊宁到州内各地都有班车。

铁路

精伊霍铁路位于新疆西部博乐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线路全长286.212公里。 总投资60亿元,于2009年12月竣工。它从兰新铁路西段的精河站引出,沿天山北麓西行,跨尼勒克河,穿越天山进入伊犁河谷,经过尼勒克县、伊宁县、伊宁市和霍城县,最终到达霍尔果斯边境口岸,沿线共设17个车站。

特色产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啤沃熏马肠凉粉马奶纳仁
炖鱼面肺子粉汤沾片子油塔子
冰激凌野马铃酱刀瓦扑酥油羊头肉
恰玛菇蜂产品瓜果薰衣草

地理环境/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位置境域

伊犁州地处东经80°9′42″---91°01′45″,北纬40°14′16″---49°10′45″,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新疆西北部。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内邻克拉玛依市、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石河子市。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

气候特征

伊犁州极端*气温42.8℃,极端*气温-51.0℃,其中伊犁河谷年平均气温10.4℃,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8.7℃,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5.8℃。年平均降水量:伊犁河谷417.6毫米,山区600毫米左右;塔城盆地342.7毫米,山区400毫米左右;阿勒泰山区202.6毫米;其余地区100-2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伊犁河谷2898.4小时;塔城地区2714.7小时;阿勒泰地区2976.8小时。

地形地貌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三山两盆两谷”组成自治州的主要地貌单元。

自治州东北部的阿勒泰地区,系阿尔泰山中段南坡,长约500公里。天山山脉及其支脉婆罗科努山横亘于自治州南部,西起伊犁地区,东至星星峡,长约1700公里,在自治州长约450公里。分水岭山脊海拔4000-6000米,*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山势西高东低,西宽东窄。西段宽达400公里,东段宽仅100公里。平行山脉之间为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东南直向,三面环山,有婆罗科努、科古琴、乌孙山和那拉提山,谷地呈三角形,东部顶点为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西部底边朝向中哈边界,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170公里。伊犁河两岸为洪积冲积平原,伊犁河谷地南部为昭苏--特克斯盆地,呈东窄西宽的楔形,主要为特克斯洪积冲积平原。

在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有准噶尔盆地。其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轮廓呈不等边三角形。西面有萨吾尔、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阿拉山等低山;东面有北塔山;西面还有几个地势较低的缺口,故被称为半封闭性内陆盆地,海拔高度起伏不一,平均海拔不到100米,*处艾比湖一带为89米。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宽约380公里,总面积约38万多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伊犁境内主要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乌伦古河等。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他都属于内陆河,流入盆地的低洼部位。其中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河流。

额尔齐斯河是自治州第二大河流,它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由布尔津河、哈巴河、克兰河等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富蕴县、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县境,向西流入哈萨克斯坦后,与鄂毕河汇合,注入北冰洋,是中国惟一的北冰洋水系。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

额敏河由东向西流经额敏县和塔城市境,至巴克图以南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拉湖。

乌伦古河发源于阿尔泰山东南麓,由青格里河和布尔根河汇合而成,自北向南而后转向西北,流经青河、富蕴、福海等县,流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亦名布伦托海,位于福海县西北,是良好的天然渔场。

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其主要支流有四棵树河、古尔图河,由南向北流经准噶尔盆地,较后向西流入艾比湖。

玛纳斯河发源于北麓,主要支流有金沟河和巴音沟河,纵贯沙湾县境,由南向北流入准噶尔盆地腹心的玛纳斯湖。

旅游景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风景名胜有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景观。

那拉提草原

位于伊犁州新源县境内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

巩乃斯大草原

伊犁巩乃斯,蒙语意为“太阳坡”分布在伊犁新源境内,是新疆细毛羊的故乡,也是“天马——伊犁马”的著名产地。

果子沟

有“伊犁*景”之称,它位于霍城县城东北的40公里处,是312国道乌鲁木齐-伊犁公路的必经通道,果子沟全长28公里。

伊犁河

伊犁河位于新疆伊犁地区,源于天山山脉,向西流出国界,较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卡普恰盖水库。在中国境内全长400余公里,是新疆地区一条的内陆河。

人口民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2013年末总人口44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8.92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5%。人口出生率16.81‰,死亡率4.85‰,自然增长率11.96‰。全州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82%。

城市荣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塞外江南瓜果之乡中国薰衣草之乡

历史沿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名称起源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显达,形容河水在太阳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见《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为维语,取义于“犁庭扫闾”(意即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

建制沿革

古代的伊犁,泛指伊犁河流域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古代四大流放地之一,最早见于中国史册的伊犁民族是塞人,西汉时伊犁为乌孙国属地,显庆二年(657年),唐朝政府命苏定方为伊丽道大总管,进军伊犁,统一了西域。其地置州、府,隶属安西都护府,唐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改隶新设置的北庭都护府。

元末明初建别失八里汗国,王都在今伊宁市附近的伊宁县境,伊犁自此成为西域的政治中心。清代统有伊犁,始于乾隆年间对准噶尔封建贵族叛乱的平定。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今霍城县惠远乡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邑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族各部。

沙俄时期,伊犁大部分土地被俄罗斯帝国侵占,为哈萨克斯坦境内。

1954年11月29日设立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伊宁市改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市,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伊犁、塔城、阿勒泰3专区。

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命苏定方为伊丽道大总管,进军伊犁,以万人击溃了阿史那鲁的十万大军,并兵分南、北两路乘胜追击进军伊犁河谷,平定了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再次统一了西域。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实行了和内地一致的行政建制,针对伊犁地方各部族多是西突厥这一特殊情况,采用羁縻性质的都督府州制度进行管理,任命和册封当地各族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允许世袭。他们作为唐朝政府的官员,领取俸禄,具体负责当地日常行政事务,在伊犁及其邻近地区设置了洁山、盐泊、双河、等都督府,在各都督府内设了功、仓、户、兵、法等专职官司吏,并在北庭沿天山北麓通弓月城,渡伊犁河到碎叶的交通线上,设置了完整严密的驿站制度,唐朝在伊犁除设官轩守,征收赋税外,还加强了军事部署 ,从内地调拨了大批常备军队驻防伊犁,归北大庭大都护府直接指挥。唐朝在伊犁的这些措施,把伊犁同祖国内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维护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繁荣,使伊犁与中原的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代后期,伊犁地方的主体民族为突厥旧属葛逻禄部,葛逻禄与回纥、牙格马部联合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它的首领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自称“桃花石汗”是我国历史上*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

1124年,东北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万里西迁至西域,1131年灭喀喇契丹。伊犁的葛罗禄部即臣服于西辽王朝。在这一时期,伊犁著名的古城——阿里马城,赤木儿城兴建,并发展成为丝路北道上的重镇。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诸部落,建立蒙古帝国,后又向西进军,开始征服西域,1211年,伊犁河流域的葛逻禄部投附成吉思汗,大大动摇了西辽的统治。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经伊犁河谷,出征中亚,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亚广大地区后,将伊犁等广阔土地分封给他的二儿子察合台,史称察合台汗国。

伊犁虽是察合台汗王的封地,但由于伊犁的战略地位,蒙古帝国和以后的元朝中央政府实际上是直接管理伊犁的,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于1268年派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里马城。1275年,又派丞相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畏佐那木罕。1306年元朝政府将窝阔台兀鲁斯领地划归察合台汗国,元朝的统治达到包括伊犁在内的中亚地区。

16世纪20年代,察合台系的蒙古人已大部融合于四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中,1677年,进入新疆的瓦刺又称厄鲁特、卫拉特、内分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中的准噶尔逐渐取得统治地位“以伊犁为会宗之地”。

清朝政府统有伊犁,始自对准噶尔的平定,1755年,清朝政府在断续数十年对准噶尔部的征战后,乘准噶尔内讧之际,发兵讨伐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大获全胜,即指著名的格登山之役。格登山碑。

清朝统一西域后,于1762年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当时新疆*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各部。

尔后在伊犁将军所在地——伊犁河谷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伊犁九城”。其中惠远城为伊犁将军驻地,也是当时新疆政治、军事中心。

1950年设伊犁专区,专署驻伊宁县。辖伊宁(驻宁远)、绥定、霍城、温泉、博乐、精河、巩哈、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伊宁等12县。

1952年由伊宁县析置伊宁市,属伊犁专署领导。伊犁专署驻伊宁市。辖1市、12县。1953年巩哈县改名为倪利克县。

1954年原倪利克县改名为尼勒克县。

1954年3月25日宁西县改称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将温泉、博乐、精河3县划归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1954年11月29日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成立后,伊犁专区属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领导。

1955年撤销伊犁专区,原伊犁专区所属伊宁、绥定、霍城、新源、巩留、尼勒克、特克斯、昭苏等8县和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原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改设)改由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直辖。

1957年伊宁县驻地迁吉里圩孜。

1965年绥定县改名为水定县。

1966年撤销水定县,并入霍城县。霍城县迁驻水定镇。

1975年设立伊犁地区,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伊犁地区驻伊宁市。原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伊宁市和伊宁(驻吉里圩孜)、尼勒克、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霍城(驻水定)等7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划归伊犁地区。辖1市、7县、1自治县。

1979年,撤销伊犁地区,所属的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

1984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伊犁地区,辖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地伊宁市。1985年正式成立。

伊犁地区位于自治区西部,伊犁河上游。全县总面积55325平方千米,总人口211.54万人(少数民族142.03万人)。

2001年3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撤销伊犁地区,变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管理体制。2001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犁地区。

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的批复》(国函80号):一、同意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霍尔果斯市人民政府驻陇海路3号。

经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综述

2013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产总值143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产业388.7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533.51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517.1亿元,增长13.3%。州直属县市生产总值68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产业增加值160.4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228.31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93.22亿元,增长14.4%。伊犁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27.6:37.1:35.3调整到27.0:37.1:35.9,州直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23.7:34.2:42.1调整到23.5:33.5:43.0。伊犁州人均生产总值30710元,增长13.5%,州直人均生产总值24895元,增长14.3%。

*产业

2013年,伊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49亿元,比2012年增长7.2%。州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91亿元,增长6.9%。

2013年伊犁农作物播种面积1739.58万亩,比上年增加68.32万亩。其中:粮食(含薯类)播种面积1086.57万亩,增加96.87万亩;棉花播种面积209.47万亩,增加1.2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74.29万亩,减少18.74万亩;甜菜播种面积25.18万亩,减少18.81万亩;麻类播种面积2.76万亩,减少2.14万亩。州直农作物播种面积724.06万亩,比上年增加3.2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65.03万亩,增加33.06万亩;棉花播种面积6.86万亩,减少12.7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51.34万亩,减少15.05万亩;甜菜播种面积19.91万亩,减少14.54万亩;麻类播种面积0.76万亩,减少2.44万亩。

第二产业

2013年,伊犁规模以上(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262.18亿元,比2012年增长20%。其中轻工业48.85亿元,增长7.5%;重工业213.33亿元,增长23.2%。州直工业增加值12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9亿元,增长17.4%,其中轻工业41.38亿元,增长5.4%;重工业65.52亿元,增长26.1%。

2013年,伊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实现收入510.86亿元,增长14.6%;盈亏相抵实现净利润40.92亿元,下降4.1%;亏损企业亏损额14.89亿元,下降11.7%;实现利税86.82亿元,增长6.5%。州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实现收入294.75亿元,增长15.9%;盈亏相抵实现净利润11.55亿元,下降23.7%;亏损企业亏损额9.11亿元,下降2.2%;实现利税42.62亿元,增长1.5%。

第三产业

2013年,伊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州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分地域看,伊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68亿元,增长10.1%。州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93亿元,增长10.3%。

分行业看,伊犁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20.38亿元,增长15.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4.91亿元,增长9.3%。州直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9.74亿元,增长14.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5.64亿元,增长11.2%。

2013年末伊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7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单位存款811.08亿元,增长15.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83.17亿元,增长1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03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32.38亿元,增长45.8%。州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9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单位存款472.13亿元,增长1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04.54亿元,增长13.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6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90.85亿元,增长47.9%。

2013年伊犁保费收入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2013年赔款支出18.56亿元,增长40.4%。州直保费收入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2013年赔款支出11.6亿元,增长41%。

自然资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土地资源

伊犁州国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南北长760公里,东西宽630公里。其中州辖土地总面积270035平方公里,州直属县市57418平方公里,塔城地区95616平方公里,阿勒泰地区117000平方公里。与边境线总长度为2019公里。伊犁州地貌类型:山地8363244公顷;丘陵6298931公顷;平原10297437公顷;沙漠2043855公顷。土地利用类型:耕地174.62万公顷;园地0.93万公顷;林地180.11万公顷,其中天然林171.56万公顷;草地1895.12万公顷,其中天然草场1879.1万公顷;未利用土地409.07万公顷。

生物资源

森林面积8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亿立方米,占全疆的74%;保存着60多种珍稀动物,700多种植物,是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库。

水力资源

伊犁州境内有河流208条,年径流量363.2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自产319.6亿立方米,地下水186.08亿立方米,山区139亿立方米,平原106.44亿立方米;实际控制流量360.67亿立方米。湖泊(大于1平方公里)26个,总面积1125.2平方公里。冰川3065条,总面积3524.44平方公里,储水量1366.69亿立方米。水能储量为1248.65万千瓦。全州地表水年径流量占全疆的41%,水能蕴藏量占全疆的37%。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已发现的矿种达九类86种,其中28种具有工业储量,境内主要矿产有:铍、白云石、钾长石、铬、铯(居全国前五名)、煤、铁、锰、镍、金、银、铝、锌、石灰岩、萤石。煤、金、铜、铁等的储量在新疆占有重要份额,有新疆*金矿--阿希金矿、全国规模*铜矿--阿舍勒铜矿,具备建成中国西北重要矿产基地的条件。

文化遗产/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族民歌”,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8。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族库布孜”,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15。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15。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族传统婚俗”,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20。入选的婚俗项目属于联合共同申报,包括婚俗(朝鲜族婚礼,达斡尔族传统婚俗,彝族传统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回族传统婚俗,哈萨克族传统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

免责声明:
此页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网站资料
网站名称: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网站栏目: 网站简介 网站链接
网站链接: www.xjyl.gov.cn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谷歌收录]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电脑版
本页链接: http://wangmcfask5.cn.zhsho.com/